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有了新规定

表面粗糙度是工程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重要内容,GB/T 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于2007‐02‐01 起代替GB/T131‐1993。

一、表面粗糙度在工程图样中的标注方法

  1. 新标准规定,当表面粗糙度有单一要求和补充要求时,应使用长边上有一条横线的完整

图形符号,完整符号有三种(见图1)。

11111

表面粗糙度各项要求标注的位置如图2 所示:

11111

图2

单一要求:

a —— 第一个表面粗糙度要求(传输带/取样长度 参数代号 数值)

b —— 第二个表面粗糙度要求(传输带/取样长度 参数代号 数值)

补充要求:

c —— 加工方法(车、铣、磨、涂镀等)

d —— 表面纹理和方向

e —— 加工余量

例1(见图3):

333

图3

含义:上限值Ra=50μm;

下限值Ra=6.3μm;

U 和L 分别表示上限值和下限值,当不会引起歧义时,也可不标注U、L;

极限值规则均为“16%规则”;

两个传输带均为0.008mm—4mm(其中4mm 为取样长度);

评定长度中含有5 个取样长度(默认),5×4mm = 20 mm;

加工方法为铣;

表面纹理符号c(表示表面纹理呈近似同心圆,且圆心与表面中心相关);

加工余量为3mm。

例2(见图4):

444

图4

含义:第一个表面粗糙度要求Ra 的上限值为1.6μm(符合16%规则),其

取样长度为0.8mm;

第二个表面粗糙度要求Rz 的上限值为12.5μm(符合最大规则),其

取样长度为2.5mm,Rz 的下限值为3.2μm(符合最大规则),其取样

长度为2.5mm,其中U、L 在不会引起歧义时也可不标注。

例3(传输带/取样长度为默认值,评定长度中所含取样长度的个数不是默认的5,而是含

有3 个取样长度,见图5):

55

图5

含义:传输带/取样长度为默认值;

评定长度为3 个取样长度;

默认Rz 为上限值要求,Rz = 6.3μm,符合最大规则。

例4(见图6):

55

图6

含义:传输带/取样长度为默认值;

默认评定长度为5 个取样长度;

默认Ra 为上限值要求,Ra = 1.6μm,默认符合16%规则。

  1. 表面粗糙度的注写和读取方向要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见图7),并标注在轮廓

线上(轮廓线的延长线上)或指引线上(见图8 和图9)。

55

  1. 必要时也可标注在特征尺寸的尺寸线上(见图10 和图11)或形位公差的框格上(见图

12)。

55

  1. 当多个表面有相同要求或图纸空间有限时,可采用简化注法(见图13~图15)。

55

注:图示的表面粗糙度符号是指对图形中封闭轮廓的周边六个面的共同要求(不包括前后面)。

图13

55

(a)                                                                           (b)

注:多数表面有相同要求,可统一标注在标题栏的附近,而不是标注在图形的右上角。

图14

55

注:用带字母或不带字母的图形符号,以等式的形式注写在图形或标题栏附近。

图15

  1. 两种或多种工艺获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见图16)。

55

注:同时给出镀覆前后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注法。

图16

二、标注表面粗糙度以前应弄清楚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传输带/取样长度?其具体数值是多少?在图样上如何标注?在什么情况下可不

标注?

  1. 什么是评定长度?它与取样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图样上如何标注?在什么情况下可不标

注?

  1. 极限值的两个判断规则是什么?在图样上如何表示?
  2. 单向极限和双向极限在图样上如何表示?在什么情况下可省略“U”、“L”?
  3. Rz 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原Ry 是什么关系?

参考资料

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
首页
电子图书
视频教程
搜索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