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手册(主编:张公绪 孙静)

质量工程师手册(主编:张公绪 孙静)

缘起
1994年为了配合人事部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人职发[1994]7号文件一一关于印发《(计量、标准化和质量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当时企业管理出版社特邀请张公绪教授担任主绵,编辑了(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约百万字,首开质量工程师教材的先河。该手册出版后,颇得读者的青睐。从1994年起,其间又过去了8年,在质量界发生了下列种种巨大的变化:
1.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正式成员。
2.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终获我国国家认可,目前已设立初级质量工程师与中级质量工程师两级职业资格,今后还准备设立高级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人事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在2001年9月23日首次进行了全国统一的初级与中级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并且规定,今后质量专业不再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各单位根据需要从获得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这是我国质量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2000版IS09000族标准,我国业已等同采用。
4.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Motolola)公司首先提出了六西格玛(60)新管理方式,目前在世界顶尖企业(Top Corporations)中十分流行,如通用电气(GE)、ABB、联讯(Allied Signal)、杜邦(DuPont)等均已推行,并已从美国传播到欧洲、亚洲的一些大型企业,如韩国三星(Samsung)、法国施耐德(Schneider)电气开关公司等。在我国也逐渐掀起一股六西格玛热。
5.质量方面的统计过程技术又有新进展。例如,我国张公绪教授1982年首先提出的“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向多元化、模糊化、小批量化以及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方向发展。 这里,张公绪教授及其学生:郑慧英博士、陈志强博士、卜祥民博士、刘艳永博士、孙静博士等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学术水平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
有鉴于上述各种新情况,企业管理出版社再次邀请《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原主编张公绪教授和孙静博士重新组织编撰《质量工程师手册》一书,以期该新手册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质量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适用目的与对象本手册的适用目的与对象如下:
1.本手册内容新颖、实用并与国际接轨,是企业必备的最新质量管理实用手册。
(1)本手册所采用的标准一律为最新国际标准,同时也兼顾国内的常用标准。
(2)目前国外的质量管理有向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即所谓“抓源头”,故本手册适当加强试验设计、田口方法和质量机能展开(QFD)等有关部分的内容。
(3)近年来,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深人人心,故本手册特设立第十四章顾客满意度以飨读者。
(4)在统计过程控制(SPC)部分,根据科学发展的现状,本手册增添了统计过程控制(SPC)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统计过程诊断(SPD)的内容,参见第九章,其中包括多元诊断,使得读者站得高,看得远,从而对于 SPC才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部分内容目前居国际领先水平。
(5)在pm甚至ppb级的超低不合格品率条件下,通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不适用,而需要采用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一门研究“如何对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过程不断向零不合格目标逼近”的学科,它为达到六西格玛(6o)的质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手册特设立第十章“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盘控制”。本章内容达到国际水平。
(6)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深刻地髟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引起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新特点,故本手册专门设立第十九章“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本章内容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7)为满足广大读者对于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六西格玛管理有所了解,本手册特编写了第二十章六西格玛工程简介以飨读者。
2.本手册取材广泛,叙述精炼,包括质量领域的许多新分支,但又强调从物理概念上理解,避免高深数学的推导,通俗易懂,故可作为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高校理工专业研究生的质量管理参考用书。
3.本手册内容涵盖了当今六西格玛所豁要的许多统计方法,故可作为企业培训六西格玛的教材。 请参见本手册第二十章表20.4-1六西格玛的培训内容。
4.本手册继承了 1994年《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的一贯传统,继续当好质量工程师的参谋,同时本手册也可作为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读物,以加深其背景知识。·
本手册篇幅约为85万字,比原《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的百万字减少15%,但本手册内容新颖,叙述精炼,取材包括质量领域的许多新分支,精简了附录部分,故本手册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胜于 1994年出版的《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
三、特点
本手册特点如下:
1.叙述精炼,言简意赅。
2.内容新颖与国际接轨,并且取材实用,便于企业参考,是企业必备的工具书。
3.讲解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为了面向企业的实际工作者,故不强调数学推导,而强调物理概念上的理解。
4.每章均有思考题及其题解,启发读者对本章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
5.每章均附有参考文献,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钻研。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4 / 11篇:机械质量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
首页
电子图书
视频教程
搜索
会员